游客
题文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 数千年代代相传, 绵延不绝 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发展好民族关系,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走向强盛的关键。请你参加正在进行“古代民族关系”探究活动。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举出两点即可)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蒙古等族人们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2)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各自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材料四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和新疆的事务?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
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②写出一个你最敬佩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并说明你敬佩他什么?

观察下图,请回答:

(l)图片上的是什么军队在做什么?
(2)他们出兵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鸭绿江水中。 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摘自某网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请你推断出这个网站的主题与中国历史上的哪次历史事件有关?
(2)“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当时被誉为什么?
(3)你能写出这“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当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的名字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