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 数千年代代相传, 绵延不绝 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发展好民族关系,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走向强盛的关键。请你参加正在进行“古代民族关系”探究活动。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举出两点即可)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蒙古等族人们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2)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各自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材料四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和新疆的事务?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如图是罗斯福、丘吉尔及斯大林参加某次会议的照片
材料图片与二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奠定了哪一时期国际格局形成的基础?
在世界历史上,国际格局的确立,是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的,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其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洋务运动与新中国针对材料二所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 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
印度 (1950年产量) |
美国 (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情况?我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何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