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向A 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白色沉淀变黄,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
|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 |
| C.先加入盐酸无 沉淀,再加入Ba 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 |
| D.盐溶液中加入NaOH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一定是铵盐 |
由于实验误差,确定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常需要将多个实验进行对照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已知某脂肪酸(用R表示)有以下实验记录:
| 组成元素 |
官能团 |
相对分子质量 |
与碱反应 |
加成反应 |
| C、H、O |
羧基、碳碳双键 |
小于300 |
2.493gR可被 0.500gKOH中和 |
1.247gR可与2.250g I2反应 |
则以下关于R的结论肯定正确的是
A.R是一元羧酸 B.R分子含一个碳碳双键
C.R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8D.R的分子式为C18H32O2
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表格的数据,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不合理的是
| 物质 |
电离常数和溶解度(25℃) |
| C6H5OH] |
Ki=1.28×10-10 |
| S = 9.3g/100g水 |
|
| H2CO3 |
Ki1 =4.3×10-7 |
Ki2 =5.6 ×10-11 |
| 组别 |
操作 |
判断依据 |
|
| A |
盐酸和碳酸 |
往碳酸钙固体中滴加盐酸 |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
| B |
碳酸与苯酚 |
往苯酚钠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
| C |
碳酸与苯酚 |
配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 |
比较溶液的pH |
| D |
HCO3-与苯酚 |
在苯酚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
观察悬浊液是否变澄清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至SO42–完全沉淀: 2Ba2+ + 4OH- + Al3+ + 2SO42-→2BaSO4↓+AlO2-+ 2H2O |
| B.用硫酸铜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 Cu2++S2-→CuS↓ |
| C.过量的Al2(SO4)3溶液加入NaAlO2溶液中: A13++3AlO2-+6H2O→4A1(OH)3↓ |
|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
Ba2++2HCO3-+2OH-→ BaCO3↓+CO32-+2H2O
用普通圆底烧瓶将某卤化钠和浓硫酸加热至500℃,发现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卤化钠是
| A.NaF | B.NaCl | C.NaBr | D.NaI |
在铜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用苯甲醇制得了苯甲醛,同时还有氢气生成。分离出铜后,检验该苯甲醛是否是纯净物可用的方法是
| A.定量分析--测熔点 | B.定性分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 C.定量分析--银氨溶液 | D.定性分析--新制氢氧化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