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剑麻
胡明理
当兵来到海岛的第二天上午,班长领我去炮阵地。我们约莫走了半个多钟头的山路,班长用手一指:“到了,小胡,去见见你的炮友吧。”我顺着班长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遍地密密匝匝地长着一种蓝绿色的植物。“这炮阵地在哪儿呀?”我纳闷地对空自语着。班长呵呵笑着,边麻利地用枪刺挑起绿色的帘幕。哇!我眼前忽然露出一个很大的窑洞,一门大炮,威风凛凛地站着。哦!炮阵地原来被这些植物给遮蔽住了,难怪我一时发现不了。
我诧异地问班长:“这是什么植物呀?枝叶坚硬,像一把把刺刀竖着。”
“没见过吧?”班长口气中带着由衷的赞叹:“这叫剑麻,为防止敌人的间谍卫星,我们栽植了这些剑麻,用以伪装阵地。”
“那为什么非种它,而不种别的树木呢?”我好奇地问。
“嘿!你没到过海岛,自然不知道这里的气候。”班长指着山脚下波涛滚滚的大海说:“咱们海岛上,海风是咸的,海雾也是咸的。紧靠海边,如种植其他树木,是经不住海风和海雾侵袭的。我们都试种过,就连松树也很难成活,唯有剑麻才挺得住。它不但易种易长,并且不怕病虫害,四季常青……”
下午,班长带我去我们班的蔬菜地。菜地离营房不远,就在山后的一座山上,这里地势向阳,刮来的海风正好被前面的一座山挡住。班长告诉我,这山原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是一代代老兵把泥土从山下一筐筐背上山,硬是用战士们的肩膀开辟出来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登上了山顶。边擦着大汗,边向下俯瞰:只见层层葱绿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红红的西红柿、雪白的大白菜……宛若一朵朵五彩云霞飘绕山间,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班长拍拍我的肩膀说:“这些蔬菜的种子,可都是战友们从各自的家乡邮过来的。海岛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呵!”
在下山的路上,我还惊奇地发现:这一层层梯田的堤坝,不是用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而是一排排剑麻手挽手,肩并肩,铜墙铁壁般地屹立着,守护着山上珍贵的泥土……这真神啦!
晚饭后,我跟着班长去联防村。路过海滩边,我瞧见一群渔家姑娘,正在明亮的月光下娴熟地编着渔网和绳索。班长似乎知道我要问什么,便告诉我,编织的渔网和绳索,用的全是剑麻。
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一件往事。他回忆说:“那是前年八月的一天晚上,风大浪高,渔船都回港了。这天是我站岗。从望远镜中我观察到,停靠在码头的十几条渔船,有一条在海浪的颠簸中,渐离码头漂去。当时我一看不好!肯定是缆绳断了,赶紧发出援救信号。连队火速派出救援小分队直奔码头,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奋战,终于把船拖回了码头。果真是缆绳断了。”
“那其他船的缆绳为什么没断呢?”我插话问。
“其他的船,有的缆绳是新换的,有的缆绳则是用剑麻做的!”班长激动地大声说,“这剑麻结的缆绳有一个显著特点——天长日久,不怕海水浸泡、腐蚀……”
也许刚才班长的话被姑娘们听到了。此刻,从海滩边传来一阵阵咯咯的笑声:“喂!新兵兄弟,知道吗?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
从联防村返回营房,连队的熄灯号刚好吹响。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剑麻的形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啊!剑麻,我真想伸开双臂与你亲切拥抱呵。班长被我给吵醒了。他跳下床,轻声对我说:“小胡,起来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换岗去。”
今晚是班长第一次带我站岗。
我手握钢枪,紧随其后,与剑麻并肩而立……
(2012年第4期《散文选刊》)阅读全文,说说剑麻有哪些特点。
试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
从文中看,剑麻在海南起着怎样的作用?
说说你对“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这句话的理解。
这篇散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贼道
余显斌
那年,雪很大,雪花一片一片向下拍。
王小义坐在炉火前,伸着双手烤火。突然“啪”的一声,飞进一个纸蛋。
王小义知道,买卖来了。
王小义是盗,说白了,就是贼,身手很高,三十年来,没落过网。之所以如此,是他有一套周密的计划。王小义做贼,有踩探的,销赃的。生意做成,三七分成。
没人担心王小义食言独吞,在贼界,王小义贼德很高,口碑甚好,从未发生此事。因而,谈起王小义,贼们都一翘手指,道:“王哥,高!”
这次送信人在信中详细指出了银子所在地方,而且画了地图。当然,信中没有忘记告诫,自己那份,藏在月亮洞内,月明之夜,自己去拿。纸中,还包了一个玉饰,碧绿的玉鱼儿。信中特地嘱咐,偷了银子,把玉鱼儿放下。王小义火不烤了,也没心思坐了,出去了一趟。
天很阴,雪花那个大呀,一团一团落下来,砸在雪地上,“噗噗”直响,但王小义走过,地上没一点脚印。王小义出去了一趟,证实了信息的准确性。当夜,一身白衣,出了门。
银子整齐地码在那儿,一夜间,全转移了地方。当然,临走,王小义没忘了放下那个玉鱼儿。尽量满足同伙要求,是王小义另一贼道。
第二天,王小又起得很迟,见没啥动静,走到街上去遛遛。
城里,到处贴着告示。昨夜,县衙门所接受的救济捐款,和朝廷下拔的救济款,一文不留,被贼全部盗走。
“听说,那银子放在一处极秘密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人议论。
“天哪,没有救济银子,几年大旱,没粮过冬,那还不把人饿死光。”又有人接口。
王小义心里一惊,很是后悔。正常情况下,他只偷富户,不偷穷家小户,没啥可偷;也不偷官府,惹不得,弄不好会掉头的。
王小义心情惶惶回了家,坐不是,站不是。
下午,又有消息传出,贼已显了影踪:在藏银地方,发现了一个玉鱼儿,是县尉大人的饰品。县令一怒,捆了县尉,严刑拷打,不交银子,就交人命。
王小义听了,窜到街上,随着看热闹的人流,涌向衙门。
衙门外,人满为患。县尉跪在堂上,满身刑具,浑身是血。县太爷坐在堂上,咳嗽一声,对着县尉道:“你一生清明,口碑甚好,为什么做这样为人不齿的事?”
下面,所有县民,议论纷纷,也纷纷点头。
县尉没说什么,转过身,对着县民们跪下,一下下叩头,然后泪流满面道:“乡亲们,我有罪,没搞好治安,让贼偷了大家的救命银子。但,我绝不是贼啊。”
县令笑了,呵呵的,一拍惊堂木,道:“你自夸清明,却如此卑鄙。来呀,大刑侍候。”一声令下,棍棒如雨,不一会儿,县尉晕倒地上。
县令一挥手,让人将县尉提下去。
一县百姓,也叹息着离开。
第二天,县尉又被提上大堂,不待动刑,他抬起头,道:“大人,你给我几天期限,我一定把银子追回来,分文不少。”
“好吧,把县尉大人的母亲接进县衙,县尉大人你免除了后顾之忧,好好捉贼吧。”说完,哈哈大笑。大家都明白,这是在扣人质,县尉是个大孝子啊。
时间一晃,到了月半,县尉依然一筹莫展。那夜,在狱中,空中飞下一个纸团,教他这一句话,而且保证,一定会找到啊,可是至今没有音讯。
正在长吁短叹,又一个纸团飞下,落在他手上。
他拿起纸团,忙追出,外面,空空的,不见—人。
那夜,明月如盘,高挂天上。月亮洞,黑幽幽一片,阴森可怖。一个人影,鬼魅一般,闪进洞,火则一亮,照着洞内银子,分明不像是四成,倒像十成。
银旁,插一木牌,上写:贼亦有道,盗亦有德。
黑影一惊,转身欲逃。一声锣响,一群差役拥上来,围住蒙面人。当头是县尉,抓住蒙面人面巾,一扯,一惊:那人,竟是县令。(节选自2010年1月《文学报》有删改)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文章多次出现“玉鱼儿”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分析县令这一人物形象。
文章以“贼道”为题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创新的根基在文化
苏北
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
②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
③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的答案,空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
④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代创客已登上创业舞台,自由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量必将进一步彰显。
⑤创新的底蕴,还是全社会的素养,不仅指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
⑥在发展和就业的倒逼中,我们习惯以实用主义衡量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由此倾斜于专业才干的培养。这也无可厚非。而改革和创新的导向,则另有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或缺人文精神的熏染和终极关怀的启迪。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宝贵的是素养。
⑦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只争朝夕,快马加鞭,还当登高望远,固本培元。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
选自《半月谈》有删减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找出相应的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作者在文中说创新需要一定的条件,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创新是中华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精神?
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后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本文以什么为写作线索?又是如何安排情节的?
第⑧段和第⑨段之间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请你从文章第⑩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什么样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个苹果
庞羽
①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苹果。
②一个红透了的苹果。
③那时我还小,才上初中,同桌是一个会脸红的男孩子。是的,吵架也脸红——我和他吵过不少架,每次我都把他吵得狼狈不堪,有次甚至将他桌子上的东西掀得满地都是,但每次都是他先道歉。我还暗暗觉得,他很有绅士风度。后来老师调整位置,我和他分开了。
④那天下午阳光很好,骑着车上学,想着一些遥远的事,突然就想起了他。他是上午走的,调到了第三组,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一间许久没人打扫的房间。来到教室,看见新同桌,一个跟我没说过几句话的男生,不经意间,我就把目光投向了他,他在和他的新同桌谈笑风生。坐到座位上时,我终于吁出一口气,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在这个角度,我看不见他。我的手伸进抽屉里拿书时,碰到一个令人舒服的凉凉的东西——一个苹果。上面贴有一张纸条,写着“送给你”,还有一个笑脸。熟悉的字迹,是他。
⑤我没有一丝微笑,但我觉得我的心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然而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恰好落在了我的手里,它是我的,我必须把它种在心里。
⑥我没有把它吃掉,也没有扯下那张纸条,我只是小心地把它放进书包夹层里,带回了家。回到家,我也没有把它吃掉,我只是把它放在书柜上,有纸条的那一面朝外。它是那么红艳圆润,就像一首白朗宁的诗。我看着它,仿佛在这个苹果上读出了字,读出一颗也是那么红艳圆润的心。
⑦我已经不记得那几天是怎么过的。只记得因为角度问题我坐在座位上看不到他,我只有在传本子的时候惊鸿一瞥,他还是那样,会脸红,会一些女生不会的奥数题,会朝着老师傻傻地笑,只是,那只属于我们俩的吵架再也没有出现。在那一次次短暂回头中,我暗暗地向他承认错误,并保证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那只苹果,一次次教诲着自己――沟通从心开始,成长是从友谊的初始驿站出发的,也一次次数落自己――为什么要同他吵架呢?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能成为同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快线”啊!我必须好好珍惜。
⑧每天回家,我都会朝着那一个苹果说话,苹果恐怕也听厌了吧?小女孩的琐碎,小女孩的心事,小女孩对纯真友情的珍视与珍藏。然而苹果还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散发着清香,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就像一个银碗,盛着米粒一样的秘密。渐渐地,每次我从水果摊路过,看见苹果,我都会想起他,想起他灿烂的笑容,想起他吵架时脸红的样子。简简单单,就像一个苹果。
⑨苹果开始溃烂时,我不知所措。苹果溃烂的地方开始流水,我知道,那是苹果酒。闻着阵阵酒香,我仍然没有把它扔掉。
⑩苹果彻底腐败时,我留下了那张纸条,只是上面已经有了斑斑痕迹,那是一个苹果留给世界的脚印,那是“营养快线”曾经在我生命历程中存在过的痕迹。那天我路过水果摊,买了一个苹果,把纸条贴在上面,就像原来那样。然而,我知道,纸条还是原来的纸条,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苹果,已经不是原来的苹果了。
(11)我一直坚持那个习惯,等苹果腐烂时,再去买一个,贴上纸条,放在书柜上。直到初中毕业。我拿着毕业联系簿找他,他愣了一下,还是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在寄语那栏里,他写了“友谊地久天长”。
(12)回到家,我望着苹果,流了一滴泪。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11期,有改动。)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简要概述。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会朝着老师傻傻地笑。
(2)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快线”啊!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我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一间许久没人打扫的房间。
(2)但我觉得我的心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中学生。
“我和他吵过不少架……但每次都是他先道歉。”“他”是怎样向“我”的呢?请联系全文,描写几句“他”道歉的具体情景,80~100字内。
阅读《伟大的悲剧》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答: 为什么说“我的遗孀”四个字是可怕的?
答: 联系上下文,说出斯科特心中的“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答: 选文最后一句话属于何种表达方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