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
B.美、欧、日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对手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
毛泽东探索出的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B.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
C.通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夺权 |
D.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路 |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