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
||||
农业人口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 B.清朝 | C.民国 | D.新中国 |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