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硫代硫酸钠与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O32-+I2→S4O62-+2I- 。
(Ⅰ)制备Na2S2O3·5H2O
打开K1,关闭K2,向放有铜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C中碳酸钠的作用
是 。“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 。
过滤C中的混合液。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填化学式) 溶液,其作用是 。
(Ⅱ)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
取5.5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编号 |
1 |
2 |
3 |
溶液的体积/mL |
10.00 |
10.00 |
10.00 |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9.95 |
17.10 |
20.05 |
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 (用百分数表示,且保留1位小数)。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它是由两组平行排列的栅状铅合金极板作为主架,正极板上覆盖PbO2,负极板上覆盖Pb,电解质是硫酸。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下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在B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
某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为KW =1×10-13,则该温度____ 25 ℃(选填“>”“<”“=”),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 =__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用c(Na+)等表示)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__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用c(Na+)等表示)
(12分)Ⅰ.硫在强碱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
(1)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每生成1 mol K2SO3时,转移电子为________ mol.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Ⅱ. 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2)当有3 mol I2生成时,有________ mol还原剂被氧化。
(3)当有1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8分)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
、Cl-、
中的某一种。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下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是气体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