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
C.法国 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
|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
|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
|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
|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
该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墨子的“兼爱”思想 |
|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
|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