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问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
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件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地是
| A.反清灭洋 | B.反清复明 | C.杀尽洋人 | D.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一精神
| A.勇于创新,倡导科学 | B.英勇斗争,反抗侵略 |
| C.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 | D.善于向西方学习 |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在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下列条约都直接促使上下图现象出现的是()
|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
| B.《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 D.《虎门条约》、《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