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共同纲领》的制定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B.美国内战时期 |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 D.巴黎公社期间 |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