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
C.分封制瓦解 D.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
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
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
“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
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
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
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

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 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
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
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