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 
|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签订 | B.《北京条约》签订 | 
| C.《马关条约》签订 | D.《辛丑条约》签订 |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问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细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细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 B.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 C.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 
|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