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B.青铜器的制造 |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