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
|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
|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
|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