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 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 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这届世博会上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法国人民去参观世博会时唱着国歌《马赛曲》 |
B.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
C.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向人们放映电影 |
D.人们在卢浮宫欣赏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
右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英国确立了代议制 |
B.②阶段英、法两国迅速崛起 |
C.③阶段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
D.④阶段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
据统计,《十二铜表法》中私法属性的民事法律在整个法典约占总条款的49.2%。其中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占总量的35.2%。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占总数的14.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公民法注重调解个人财产关系等民事纠纷 |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
C.罗马习惯法中有不少涉及私法的内容 | D.公民法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
“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 )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 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