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后世之谬其莫能名者传:传记
D.而又不随以怠:懈怠

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

A.后世之谬传莫能名者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无辞乎
C.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D.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事,必先利其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翻译: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2)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疾:痛恨
B.诚应枭县通“悬”,悬挂,示众
C.孝哉弘也!其原之原:宽恕,赦免
D.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自杀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①柔举宗从之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D.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译文:
(2)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蜃说(宋)林景熙①
①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③,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③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②走使:派遣仆人。③歘(xū)起忽然涌起。
第①段“初未之信”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
从第①段的“初未之信”到第②段的“予因是始信”,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②段中“向之有者安在?”是倒装句,还原后的句子是,其现代意思是
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日期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季春是指农历三月。
B.作者运用定点观景方法,依据时间先后描绘海市变化。
C.作者将多个朝代的宫殿与海市进行对比,突出其一致。
D.本文先叙事写景,然后说理,议论水到渠成发人深省。

作者借助叙事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水(节选)庄子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时也(2)此其江河之流
(3)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4)人九州,谷食之所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井蛙不可语于海者②余与四人拥火
B.①万川归,不知何时止而不盈②哀吾生须臾
C.①吾未尝以此自多者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水乎②是余有叹焉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此予之所得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形貌眇小,而胆气过人,有勇力,善骑射。
梁大同中,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频征俚獠①有功,为新州助防。天合亦有材干,预在征伐。
安兴死,僧明复副其子子雄。及交州土豪李贲反,逐刺史萧谘,谘奔广州,台遣子雄与高州刺史孙冏讨贲。时春草已生,瘴疠②方起,子雄请待秋讨之,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听,萧谘又促之,子雄等不得已,遂行。至合浦,死者十六七,众并惮役溃散,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
萧谘启子雄及冏与贼交通,逗留不进,梁武帝敕于广州赐死。子雄弟子略、子烈并雄豪任侠,家属在南江。天合谋于众曰:“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我弟僧明万人之敌,若围州城,召百姓,谁敢不从。城破,斩二侯祭孙、卢,然后待台使至,束手诣廷尉,死犹胜生。纵其不捷,亦无恨矣。”众咸慷慨曰:“是愿也,唯足下命之。”乃与周文育等率众结盟,奉子雄弟子略为主,以攻刺史萧映。子略顿城南,天合顿城北,僧明、文育分据东西,吏人并应之,一日之中,众至数万。高祖时在高要,闻事起,率众来讨,大破之,杀天合,生擒僧明及文育等,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
武帝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侯景之乱,俱随武帝入援建邺。
【注】 ①俚獠:岭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包含着居住岭南语言不同的各少数民族。②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雄请待秋讨之请:请求
B.萧谘又促之促:仓促
C.子略顿城南顿:驻扎
D.引为主帅引:举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杜僧明“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频征俚獠有功 ②逐刺史萧谘
③死者十六七,众并惮役溃散 ④僧明万人之敌
⑤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 ⑥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僧明虽然矮小瘦弱,但是胆量气度超过常人,有勇气,有力量,并且擅长骑马射箭。
B.杜僧明让他的儿子做副将。李贲造反,萧谘逃奔广州,府台派遣卢子雄父子和孙冏一起讨伐李贲。
C.萧谘启奏,说卢子雄和孙冏与叛贼勾结,中途停留不进攻,梁武帝下令在广州将他们赐死。
D.杜天合与周文育等率众人结成盟军,尊奉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为盟主,来进攻刺史萧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
(2)卢公累代待遇我等亦甚厚矣,今见枉而死,不能为报,非丈夫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