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题。
1.图中()
A. |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 |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 |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 |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2.东北平原()
A. |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 |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 |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 |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甲、乙、丙是三幅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在二至日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 B.丙地位于北温带 |
C.乙地位于南温带 | D.甲地位于赤道附近 |
当阳光如b所示照射时,此时北京时间刚为1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A.150°E | B.160°E | C.105°E | D.90°E |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A.反射作用 | B.吸收作用 | C.保温作用 | D.辐射作用 |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02排放可以使()
A.①增强 | B.②减弱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
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
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
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 |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能找到化石的是()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花岗岩 |
下图表示的是两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左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流水堆积作用 |
C.冰川侵蚀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 B.背斜 | C.断层 | D.陡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