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2000年 |
2008年 |
2009年 |
|
农业人口(万人) |
25.40 |
12.50 |
11.70 |
耕地(万公顷) |
28.59 |
20.50 |
20.23 |
农业产值(亿元) |
216.50 |
280.35 |
283.15 |
种植业(亿元) |
61.84 |
106.07 |
114.29 |
牧 业(亿元) |
80.75 |
63.50 |
60.04 |
渔 业(亿元) |
36.53 |
55.23 |
51.39 |
农业服务业(亿元) |
8.20 |
8.49 |
1.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2.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图中P地 ( )
A.位于晨线上 | B.位于昏线上 |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地形和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安徽省三大流域概况比较表
项目 |
淮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新安江流域 |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
6.70 |
6.60 |
0.66 |
流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 |
48.0 |
47.3 |
4.7 |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比重(%) |
26.0 |
63.4 |
10. 6 |
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
3.02 |
1.33 |
0.08 |
耕地占全省的比重(%) |
68.0 |
30.0 |
2.0 |
(1)简述安徽省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2)概括安徽省耕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3)比较淮北平原、皖南山地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
气候条件 |
农业生产类型 |
|
淮北平原 |
||
皖南山地 |
读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 B.耕地、草地、林地 |
C.草地、林地、耕地 | D.草地、耕地、林地 |
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 B.地形平坦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多 |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A.干流 | B.一级支流 | C.二级支流 | D.三级支流 |
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工业 |
C.劳动力导向型 | D.动力导向型工业 |
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 |
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 |
C.航道加宽加深,通航能力增强 |
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 | B.毗邻港澳 |
C.人才队伍 | D.技术水平 |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 B.水源不足 |
C.夏季高温多雨 |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