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有关辛亥革命后的图片资料
图一:清帝退位诏书 图二: 剪发辫
图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图五: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
(1)图片证史请根据提问解读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信息
图一:退位诏书的清帝是哪一位?
图二:剪发辫与哪一政策有关?
图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影响?
图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图五: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说明社会的什么进步?
材料二:不同的人对这场革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历史学家胡绳对此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200字以上)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古代中国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3)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资本家张謇的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矣。
——贾谊《论积贮书》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初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9世纪中期,中、俄、日三国都在当时形势下进行了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原因有哪些?(3分)
(2)上述两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2分)
(3)指出俄、日两国改革的内容有何不同。说明改革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
(4)中日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其结果却一成一败,从中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材料五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