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 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偷、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根据右图回答题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 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 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在M、P、Q三处中,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是
A.M | B.P | C.Q | D.P和Q |
新建石油化工城应选在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干道市区与郊区之间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①、②曲线所反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
B.①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
C.②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
D.14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 |
交管部门对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利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 | B.数字地球 | C.地理信息系统 | D.遥感技术 |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
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与2009年一样多 |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读“我国某地棉花种植及相关产业链图”,回答下列各题。产业链中X处的最佳利用方式是
A.榨油制糖 | B.养鱼饲料 | C.农村生活能源 | D.食用菌种植 |
图示地区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 | B.市场 | C.原料 | D.劳动力 |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下图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综合考虑城市位置、工程量、资源分布、工农业布局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下列选线最合理的是
A.A→B→C | B.A→G→B→H→C |
C.A→D→B→I→C | D.A→B→H→C |
该区在20年前就计划修建一条东西向铁路,但直到现在才正式动工修建,决定该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因素 | B.自然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居民点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