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 |
| 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
| 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 |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
某校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以下是对少年康熙即位时面临严峻形势的剧情设计。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 B.平定“三藩叛乱”后 |
| C.收复雅克萨之后 |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
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
|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
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
|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
|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
|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
以下图片是鸿胪寺,请问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
B.各地学子 |
| C.宗教人士 | |
| D.少数民族首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