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A.1925—1953年 | B.1954—1964年 | C.1965—1982年 | D.1982—1991年 |
有位著名学者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它先后经历了“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斯大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