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反应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 B.庄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抑商和海禁政策
③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④小农经济的顽强存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①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革④曲辕犁的发明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外贸易逐渐兴盛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④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近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