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不正确结论是
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B.中日双方伤亡比反映中日综合国力悬殊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错误的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
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三选七迁”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强干弱枝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重土安民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

A.北方长期战乱,货币具有物物交换的特点
B.河西走廊和两广地区发展外贸,故以贵重金属为货币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