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 B. |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
C. |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 D. |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选择这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
C.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必须附上法语 |
D.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 | B.器物文化制度 |
C.文化制度器物 | D.制度文化器物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上述这段话的作者、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和“裱糊匠”分别是
A.李鸿章清政府抵抗派 |
B.李鸿章清政府洋务派 |
C.曾国藩清政府维新派 |
D.曾国藩清政府洋务派 |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