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 | 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 B. | 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
C. | 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 D. | 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
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
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人宪法 |
“1954年宪法既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B.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专政 |
C.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C.资本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