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 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
B. | 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
C. | 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
D. | 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厂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 D.国民革命时期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 | 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 |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抗战胜利 | D.新中国成立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其中一项罪行为“违反人道罪”。法庭采信的事实依据可能是
A.日本“征服满蒙”的武装侵华方针 | B.扶植傀儡政权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 |
C.违反国际公法研制并使用化学武器 | D.利用谍报人员窃取中国的军事机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