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 |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C. |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 |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最近日本领导人的言行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性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这里王毅强调1894,表明当今的中国政府不会像清政府一样软弱,更不能容忍1894年的罪行再次发生。这一罪行是指日本
A.发动鸦片战争 | B.发动甲午战争 |
C.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制造七七事变 |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 B.产品上交国库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兴办学校教育 |
下列事件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天津条约》 |
C.开放广州——《马关条约》 | D.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 |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
C.开放通商口岸 | D.协定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