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 |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 C. |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 |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
开工纱锭数 |
布机数 |
|
| 外商企业 |
16家 |
338960锭 |
1986台 |
| 华商企业 |
25家 |
484192锭 |
2016台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 B.外商在 华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
|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对其分析和认识错误的是
| A.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 B.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
| C.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具有优势 | D.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
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 B.标识功能 | C.装饰功能 | D.遮羞功能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 B.“三个有利于”标准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