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Ⅰ)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若=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和足量,的平衡转化率为,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粉末和少量,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晶体,则温度(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利用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为 ,然后用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滴定,所用指示剂为,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25℃时,的电离常数,则该温度下的水解平衡常数=,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则溶液中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用铂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测定两极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min气体体积/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阴极生成的气体 |
6 |
12 |
20 |
29 |
39 |
49 |
59 |
69 |
阳极生成的气体 |
2 |
4 |
7 |
11 |
17 |
23 |
28 |
34 |
(1)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阴极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
(2)完成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电解阶段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第__________分钟起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理论的比值;
(5)该过程NaOH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计算下列溶液的pH(均在25 ℃时):
(1)0.1 mol·L-1 NaOH溶液与0.1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相混后溶液的pH为_____。
(2)将0.1 mol·L-1盐酸与0.6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相混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
(3)将0.1 mol·L-1的稀H2SO4稀释1010倍后,溶液中c(H+)∶c()=______________。
某学生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是否一定有误差?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H2SO4和H3PO4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4-6所示,甲是刚浸过Na2SO4溶液的滤纸,A、B两铜片通过导线连接电源两极,在铜片间的滤纸上滴一滴KMn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A、B间紫红色圆点向A移动了一段距离,则与A相连的是电源的 极,可发现滤纸的 极边沿附近有 色出现。
某地的酸雨中,含c(Na+)=7.0×10-6 mol·L-1,c(Cl-)=4.5×10-5 mol·L-1,c()=2.3×10-5 mol·L-1,c(
)=2.5×10-6 mol·L-1,则该地酸雨的pH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