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的光衍射实验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④⑤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oλt |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 B.狼群的年龄组成 |
C.种群的性别比例 | D.出生率和死亡率 |
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B.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 |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
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生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 B.群落 | C.物种 | D.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