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赞同“门户开放”政策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
C.列强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 D.帝国主义联合绞杀义和团 |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国革命新道路创立 |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创 |
C.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 | 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
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 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
C.蒋介石《1936年日记》 | 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
太平天国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农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经数斗,黯者不理。”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 |
B.太平天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C.农民对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 |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
北平部分国民党员于1931年9月19日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冒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
C.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逐渐被接受 |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