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
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
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
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
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是Cs2SO4 |
B.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
C.铯可以通过电解它的氯化物来制取 |
D.碳酸铯加热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
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 B.CO | C.C6H12O6 | D.C12H22O11 |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