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性别类型由aD 、a+、a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 a+   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 a+、  a+ad
雌性植株
adad

(1)由图可知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由表中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和植株的原因是                 。
(3)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4)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和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①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        (填“存在”或“不存在”)生殖隔离。
②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  个染色体组或   个染色体组两种类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下图为人体内激素和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请回答:

(1)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激发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________________,进而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可见,该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有的环境激素与正常激素具有类似的结构,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干扰________________。
(3)塑化剂DEHP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环境激素。据报道,儿童食用含DEHP的食品易诱发性早熟。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DEHP类似于雌性激素,雌白鼠过量食用易诱发性早熟(性成熟的早晚以初次发情时间为指标)。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将同龄、幼年、生长状况相同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依次编号为A组、B组、C组。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三组雌鼠。
④观察并记录每个雌鼠的________________,并取平均值。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含量明显减少,脱落酸和________含量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________过程。
(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下图1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2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表示分解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45.9
62.8
83.1
0.066

870.7
369.4
501.3
0.002 3

0.9
0.3
0.6
0.94

141.0
61.9
79.1
0.085

211.5
20.1
191.4
0

图2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请据图2画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图2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项目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COD、BOD值越高,表明________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的降低表明,植物的吸收作用可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该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________,后者的目的是促进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