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性别类型由aD 、a+、a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性别类型 |
基因型 |
雄性植株 |
aD a+ aDad |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
a+ a+、 a+ad |
雌性植株 |
adad |
(1)由图可知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由表中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和植株的原因是 。
(3)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
(4)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和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①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 (填“存在”或“不存在”)生殖隔离。
②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 个染色体组或 个染色体组两种类型。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
)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结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
外壳蛋白
1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
1蛋白。这样就获得疫苗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极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
侵入极体,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
。故
2组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
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
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2组与
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
.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
基因无此功能;
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
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
)和植株乙(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
中获得所需植株丙(
)。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经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
(2)
基因是通过
插入到
基因中获得的,用
法确定
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
中有中基因型的植株。
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
。两代后,丙获得
基因(图2)。带有
基因花粉粒能分别呈现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
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
和
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4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
③本实验选用
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在
基因位点间,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的交换频率,可确定
基因的功能。
为研究赤霉素(
)和生长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
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
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3)图2数据显示,
和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的作用,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
复制后,
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
影茎芽生长的方式是。
(5)从图2中
组(或
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单独处理的倍、
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推测
和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关系。
(6)
组数据未显示出
和
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量较高。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
)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的积累。
(2)水稻的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
)对感病(
)为显性。为选育抗病水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
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②(4)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
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
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实验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4)胰岛
细胞含有某病毒相似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破坏胰岛
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
链基因,构建,将其导入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