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与“中国经济领头雁”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遭遇整体经济增速回调、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回归相比,以环渤海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区域突然发力,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排名前列。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许多省市。看下图回答题。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 A.微电子工业 | B.重化工业 | C.食品工业 | D.玩具工业 |
首钢迁出北京,落户河北曹妃甸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迎接北京奥运,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 |
| B.为了开发北方煤炭和铁矿资源,发展北方地区经济 |
| C.为了开发海洋资源,推进北方可持续发展 |
| D.为了发展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 |
国务院曾发出通告,在内蒙古高原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完成32~34题。国务院做出上述通告的原因是
| 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 | B.研究发现食用发菜等有害人体健康 |
| 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 | 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 |
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 A.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 B.建设“草库伦” |
| C.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D.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
下列各项法规、通告中,唯一与国务院此通告目的不同的是
| A.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 | B.禁止捕杀藏羚羊 |
| C.南方农田禁止捕杀青蛙 | D.上海市限制摩托车进入主要市内干道 |
下图是某城市采暖期耗煤量曲线图,室内温度保持16℃。读图回答30—31题。
若在采暖时期适当增加室内温度,则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耗煤量增大 | B.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 C.境会更加恶化 | D.内外温差会变大 |
为解决采暖期因耗煤而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最优措施是
| A.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空气洁净 |
| B.用家庭空调制暖,使用方便 |
| C.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供热,再送到采暖城市 |
| D.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的比重 |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在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回答28~29题。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其中最主要的的是
|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
| C.防风固沙 |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康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
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树 | B.落叶阔叶树 | C.针叶树 | D.灌木 |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回答26~27题: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 B.农业技术改革 |
| 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 D.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
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
| A.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
| B.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
|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主旋律。读下图,回答24~25题。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 B.改造自然 | C.征服自然 | D.谋求人地协调 |
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地理学原理是
| A.大气循环原理 | B.水循环原理 | C.生态循环原理 | D.地质循环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