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有人认为上片写愁“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请结合上片内容简要说明是如何“淡写”“暗写”“明写”“浓写”的。
答:
(2)词的下片着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6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词中“雁”、“蛩声”“月”这三个意象,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淹留”:羁留;逗留。“不萦”:不系住。萦:系。
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妙在何处?从篇章和主旨的角度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写了哪些秋景?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