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对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都反映了因侵略造成的两岸分离 | B.“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 D.闻一多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
与英、法两国代议制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能彻底完成的因素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地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没有受到根本触动 |
C.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 | D.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华盛顿被誉为“18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奴隶的原因是()
A.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解放奴隶 | B.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
C.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 D.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解放 |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A.主权在民 | B.三权分立 | C.议会制度 | D.社会契约 |
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A.限制国王的权力 | B.确立君主立宪 | C.形成了两党制度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