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代表都是通过选举产生 |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 D.都拥有立法权 |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跨越实现后,又推倒一堵墙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 B.二月革命中 |
C.七月事件中 | D.十月革命中 |
一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是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民主思想形成过程 | B.英国民主政治确立过程 |
C.英国法律规范确立过程 | D.英国近代文化形成过程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 B.确立起了雅典民主政治 |
C.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D.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1.3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妇女约4.5万人,其中无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16.8万人 | B.约4.5万人 | C.约7.5万人 | D.约12.3万人 |
“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结束 | B.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 D.雅典民主政治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