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 B.秦代 | C.汉代 | D.唐宋时期 |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了先秦时期的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君主专制 | D.宗法制 |
下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
C.西周冶铜业落后 |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B. |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 |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