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A.联合国 |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C.上海合作组织 | D.不结盟运动 |
15世纪,意大利学者布鲁尼批评古罗马时代希腊人普鲁塔克的《西塞罗传》,认为它对罗马人充满偏见。布鲁尼对各类原始材料逐一鉴别考订,重新撰写了《西塞罗传》。这主要体现了( )
| A. |
历史解释的个体差异 |
B. |
史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
| C. |
启蒙运动的时代需求 |
D. |
文艺复兴的地域特点 |
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
| A. |
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
B. |
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
| C. |
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
D. |
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 A. |
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
B. |
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 |
| C. |
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
D. |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 )
| A. |
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 |
B. |
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 |
| C. |
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 |
D. |
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 |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
| A. |
加强社会控制 |
B. |
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
C. |
完善科举制度 |
D. |
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