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易与耳 与:对付 | B.阳惊愕曰 阳:假装 |
C.王可以间出 间:悄悄 | D.老弱罢转漕 罢:停止 |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项王“无谋”和“有勇”的一组是
A.项王欲听之项王烧杀纪信 |
B.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
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
D.项王乃自东击彭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
B.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
C.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
D.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 分)
译文: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分)
译文: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瞻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成息,民以比召、杜。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巨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懿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黜:贬退 |
B.掊民财诚便掊:分享 |
C.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缓:减轻 |
D.不闻以河障外国障:阻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自远而至②何辞而伐之 |
B.①岂独河之力哉②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 |
C.①若以东流未便②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 |
D.①英宗改容,纳其言②其勿复塞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
B.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
C.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
D.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瞻担任万泉县令时,把自己用以祭祀的田捐赠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主管永吕县时,他做好水利建设,获得老百姓的赞许。 |
B.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抚各部,赵瞻多次上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英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
C.元丰年间,黄河决堤,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赵瞻从突然人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
D.洮、河诸族认为青唐首领衰弱可欺,想依靠中国军队的威名把青唐首领给废了,边关将领强烈要求兴兵攻打。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
②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赵瞻在政策谋划上忠厚爱民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曰:“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觊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注】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日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以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选自《旧唐书》)
【注】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奇驼名马效:献出 |
B.以致其欢致:取得 |
C.皆保塞而不为横横:横行 |
D.以希朝老疾易制制:控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希朝素整肃有声以献甫统邠宁 |
B.皆保塞而不为横而以泰为副 |
C.求其过,将杀之欲因代之 |
D.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所至有功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B.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C.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D.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希朝能力出众,却在事奉韩游瑰时差点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只好逃跑到凤翔。 |
B.无论是振武的盗贼,还是异蕃的盗贼,范希朝对他们都是格杀无论,因此,盗贼十分畏惧他。 |
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顺归降,用他们讨伐叛贼,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 |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镇守奉天,只不过是想掩人耳,便于让身为副使的韩泰乘机取代他。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希朝治理有方的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部使者陈边事 陈:陈述 |
B.独驰入其壁壁:营地 |
C.桧将械送金人械:刑具 |
D.假僧舍居之假: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②豫悚而立曰 |
C.①然以汝为儒士②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 |
D.①志在为国复仇②颇为诸公所知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分)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谈谈你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