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
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①。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 ①,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②,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③。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之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用留言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请根据以下两种情景,分别写一则留言作为送给同学的心灵寄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明、得体,每则20字以内。
⑴写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一位同学。
⑵写给曾与自己有过误会的一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