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
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请用诗文来揭示漫画的寓意,表达劝谏之意,要求语言鲜明生动,不超过4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月1日至7日, 孔子故里曲阜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此间,每天8:30至16:30,能够在10分钟内随意完整背诵出《论语》30句的游客,将被免去150元的三孔景区门票。
对于“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这一活动,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用微博的形式发表看法。不超过40字。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从材料中提取出有关“国学”的四个关键词。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中国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既深且巨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
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一经播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再一次让人们领略到汉字优美,汉语传神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倍感继承之迫切。如果你是选手,请你正确书写出4个直接反映先民农耕生活的成语。
下面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有关别里科夫的语言描写,读后就画线的句子谈谈语言表达效果,每处限答两点。
(1)“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2)“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