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⑵ 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析。其中透析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经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展。下图示意现代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C];为自然选择的实施“提供动力”的是[D]。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 [B]是;“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环节[E]。
4.物种X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5%,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说明理由:。
5.下图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同种动物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已知这三个种群分别位于海洋中三个不相连的小岛上;初始个体数依次为100、1000和10000;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题)
A.种群越大,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也越大 |
B.②曲线所示种群在125代时杂合体个体约占总数的37.5% |
C.③曲线所示种群在150代后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保持在3:1 |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b),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如果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x,Ⅲ-7与人群中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
2.如果Ⅱ-3无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Ⅱ-3和Ⅱ-4再生一个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儿子的概率是。
3.如果Ⅱ-3有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并且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均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那么4号的基因型为。如果两对基因的交换值为40%,3号与4号相关基因连锁的情况完全一样,那么他们第三个孩子完全正常的概率是。如果生的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型和Ⅲ-8相同,那么她产生aB的卵细胞的概率是。
回答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及其调节的问题。
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包括来自LDL(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进来的胆固醇和自身合成的胆固醇。下图示意胆固醇在组织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及其调节机制,已知甲、乙、丙、丁表示细胞器(或细胞结构),A、B表示物质。请分析回答:
1.图中“乙”表示;图中“丁”表示;图中“甲”的功能是。
2.内吞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主要水解为胆固醇、脂肪酸和[B](“B”表示的物质)。
3.由图可知,组织细胞能以为原料自身合成胆固醇,其合成场所是主要是图中所示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填标注号)。
4.图中“A”的合成需要经过等两个环节。
5.组织细胞中胆固醇过多时,细胞通过①②和③三条途径调节胆固醇的含量。
6.下列有关胆固醇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题)
A.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时,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B.组织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时所引发的调节方式都属于负反馈调节
C.胆固醇在细胞中主要利用方向是参与组成细胞膜,参与合成某些脂类激素(如性激素)和维生素D
D.正常人体外围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能被极低密度脂蛋白运送进肝脏,分解为胆汁酸而排出去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问题。
Y形迷宫(图1)内有红灯和电刺激装置,当分别按下各臂按钮时,相应臂的红灯就会亮起来,此时该臂不通电成为安全区,另外两臂及中央交界区均在短时间后通电成为电刺激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反射过程中电刺激属于________(填“条件”、 “非条件” 、“无关”)刺激。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处于________(电位分布特点)的静息状态,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________。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所示,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某溶液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请在图2中画出表示动作电位的曲线。
5.图3所示,处于兴奋区域的是[]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樱花的叶绿体一般呈椭圆球形,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
1.樱花叶子中叶绿体的大小、数目随生存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试比较同一株樱花的不同叶子,向阳处和背阴处叶子所含叶绿体的数目多少。
2.图中物质C的名称是。
3.据图分析,若暗反应会被抑制,可能的机制是()。(多选)
A.磷酸运转器的活性受抑制 B.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
C.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 D.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积累
4.磷酸转运器的化学成分实质是。
5.当樱花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为CO2补偿点;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CO2浓度为CO2饱和点。育种专家测定了春季某天,樱花A、B两个品种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CO2利用量,以及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1)CO2饱和点时,A品种的总光合速率为mmol/(m2h)。
(2)若环境中的CO2浓度保持在CO2饱和点,且温度和光照强度和上述测定时的条件相同,如先光照16小时,再黑暗8小时,则一天中A品种积累的葡萄糖比B品种少mg/m2。(相对原子量:C-12,O-16,H-1)
6.樱花有很多不同品种,如晚樱和早樱。晚樱特征:开红花,重瓣。四月中旬开花,花期10天至半月。早樱特征:开白花,单瓣,花瓣尖内凹,花瓣边缘有红晕。比晚樱早开花数半月,花期较短,7天左右。由此推理,在自然情况下,晚樱和早樱属于多样性。
7.某品种的樱花会结果俗称樱花果。樱花的光合速率也受樱花果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如右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