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与这个节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南昌起义 | D.红军长征 |
对联往往也能反映一段历史(现象),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
C.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 ( )
A.物质技术 | B.政治制度 | C.思想文化 | D.实业教育 |
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签订 | B.《北京条约》签订 |
C.《马关条约》签订 | D.《辛丑条约》签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