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诗描述了中日之间哪一年爆发的哪一战役?指挥“致远杀贼”的是哪位爱国将领?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2)指出邱逢甲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与邱逢甲一起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
材料三 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
(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何?
材料四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毛泽东《祭黄帝文》(1937年)
(4)材料四中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坚决抵抗”的战争在近代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挟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1)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是如何构建“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及美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影响,谈谈你对近代文明特征的认识。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4)上述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待当代文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笑容是一种既悦己又悦人的发挥正面作用的表情。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一种轻松剂和润滑剂。
图一开怀大笑:乔冠华(中国代表团团长)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1)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6分)
图二会意而笑: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2) “一国两制”提出后,撒切尔夫人“会意一笑”欣然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述这一构想的重大实践意义。(7分)
图三眉开眼笑:胡锦涛与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亲切交谈

(3)胡锦涛为何“眉开眼笑”?(6分)
(4)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色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2010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步入会场。
——人民网
材料四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
(1)据材料一,图一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5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6分)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四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结合”具体指什么?探索初期毛泽东有哪些著名论著?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材料三、四对该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