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病故,“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材料二 见下图

(1)依据材料—,指出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的主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对妇女解放的作用,并分析妇女解放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教会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教会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人们必须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材料三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四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如果说自然树立了某种权威,那就是父权;可是父权有它的限度,在自然状态中,只要儿女一能自立,父权即行结束。其他任何权威,全都来自一种异于自然的来源。只要仔细考察,总归会给任何一种权威追溯到两个来源之一:或是出于垄断权威的人的实力和暴力,或者是由于服从权威的人们根据他们与被他们授予权威的人之间所订立或假定的一种契约,表示同意。
──狄德罗《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在思想统治方面与西欧教会的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这两种思想出现的必然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户口上被附着了很多福利。城市户口享有诸多福利,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全部与户口挂钩。这也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
——《中国户籍改革历史回眸》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
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
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为了体现对藏品鉴定的慎重,每件藏品都将通过试点单位3
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实行“一票否决”o为提高鉴定准确性,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高科技手段、精密仪器设备,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在被列为试点单位后,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目前正在讨论制定相关规范。专家希望,随着官方鉴定机构的介入,能够重新确立文物鉴定程序和标准,从而规范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市场
——摘编自罗文华《鉴宝好比看医生》及人民网有关资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电视“鉴宝”节目的利弊,并说明国家文物局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 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撤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0 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
材料二: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他是货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