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汉书·主父偃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 B.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 |
C.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发挥重要作用 |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不结盟 |
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 | 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
C.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 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