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

2015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同学们收集了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
改革开放促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
2010-2014年GDP及其增长速度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简要说明上表体现的经济信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民主绘制蓝图
材料:2010年1 0月1 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信件等形式,共提出64709份建议;由五十多位经济、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专家组成的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经过反复咨询和论证,形成了专家论证报告,随规划纲要草案一起上报送审;20 1 1年2月27日,国务院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20 1 1年3月1 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并结合材料说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通过是如何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

近年来,安徽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材料一:省委省政府注重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鼓励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等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l)分析我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材料二:我省依托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对此,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有人以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保守的力量,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三:2014年,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行“双考核”……结合我省实际,着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强省。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成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它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材料二: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l)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