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关于民族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
C.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
D.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 |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中国人的心,一个重要文化原因是()
A.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 |
B.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
C.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主张![]() |
D.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