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子使楚》一文,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解释加线词语。
⑴齐之习辞者也 习 ( )
⑵其实味不同 其实( )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 )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①水百沸,横筱②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③,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南宋]岳珂《桯史》
【注】①釜:锅。 ②筱:竹条。 ③爬沙:指缓慢爬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烹而食之 ( ) (2)乃炽火使釜水百沸 ( )
(3)横筱为桥() (4)则活汝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鳖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有什么寓意?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共色 (2)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 (4)窥谷忘反 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9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
③ 梅花为寒所勒()④山容水意()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 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 ①急湍甚箭②今岁春雪甚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的总起句,并抄写在横线上。
甲文:
乙文: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两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相似之处。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1~4题。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 |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公叔痤对曰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③秦果日以强④悖者之患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
2.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非公叔之悖也 |
3. |
翻译下列句子。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4. |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毕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②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