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的金融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了。这个政府留下一片血迹,逃之夭夭,……人民的鲜血像在七月里那样流着……”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巴黎人民( )
A.攻占巴士底狱 | B.七月革命 |
C.六月起义 | D.二月革命 |
下图为1933年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
A.说明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
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
19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②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
③阐发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
④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